close

  □何 龍
  在年終追蹤“爛尾”問題或事件似乎已成新華社的招牌新聞:去年年底,新華社追蹤了當年爆出的多起熱點事件,其中多件都是從轟動到衰竭最終歸於寂靜。昨天,新華社又追蹤了2014年五大安全事故的問責情況,其答案與去年十分相似——有的拒絕公開,有的尚在處理。
  被新華社搜索雷達掃描到的有:西安幼兒園給兒童服用處方藥——公安和宣傳部門表示無法提供具體處理結果;奉化居民樓坍塌致人死亡——當地政府拒絕透露政府部門被處分人員;大連中石油輸油管起火——事故責任人員處理意見尚待審核;上海福喜涉嫌使用過期原料加工食品——公安機關還在偵辦中;昆山工廠車間爆炸致70餘人死亡——事故調查報告已形成,何時公佈尚不知。
  這些事件最早發生在今年3月(給兒童服用處方藥),最晚發生在8月(昆山工廠車間爆炸),漫長的時間卻換不來一紙責任界定。這些事件既非無頭屍案,也非千年謎案,本來不需要福爾摩斯和李昌鈺這樣的神探才能偵破,卻為什麼遲遲無法“結案”?
  看來時間與技術都不是問題。問題應該在於,追責將出現連帶效應:一次事故,一種問題,都不是單純的一對一關係,而是複雜的一對多關係。許多問題和事故都關聯著當地的權力機關,或許在追查責任的人員中就有擔責人,我們很難指望這種左手查右手的“自查”能雷厲風行。
  哪怕追查責任的人本身並未涉責,但對這種構成重大影響的事故和事件,當地的行政長官和相關部門一般都害怕影響當地的形象,於是他們大都採取拖延戰術,讓問題漸隱於時間的腳步聲中。
  拖延者還知道,在信息井噴時代,任何重大新聞的轟動期和受關註期都十分短暫,往往是一個重大新聞浪潮剛剛拍岸,就被接踵而來的另一新聞浪潮所覆蓋,而喜新厭舊的記者總是把眼睛瞄向後面那個浪潮。今年3月發生的馬航MH370失蹤事件可算是個長命新聞,但現在還有多少人仍在關心它的蹤跡?
  尤其是今年,幾乎每周都有一些高官落馬的新聞。這種新聞儘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同質性,但高官的知名度和人們對反貪反腐的關註,使同質不同人的落馬新聞都獲得輪番的關註。在反貪腐新聞的不斷更替中,今年的一般安全問題新聞就被明顯淡化。
  但媒體的訴求並非只是搶奪眼球,而更在於通過報道問題,促使問題得到解決,防止類似問題的發生。媒體的職責要求媒體人不但要向前找新聞,還要回望問題是否依然存在。新華社記者能在前沖的過程中頻頻回顧,體現了媒體人的責任感。
  然而在新聞可以影響民意卻未必能影響“官運”的社會,記者的“回馬槍”也未必都能挑落問題官員。去年新華社所追蹤的“爛尾”問題或事件,包括河南光山小學生被砍,武漢出現“問題出租車”,山西太原小店區一人大代表被曝“多妻多子”,新疆烏蘇市公安局長被指“包養情人”,重慶涪陵區一干部身陷“艷照門”等問題,有的已有交代,有的迄今尚無回聲。這說明瞭在年終追蹤“爛尾”問題或事件的新聞本身,可能也會成為年度的最後一個“爛尾”新聞。
  儘管“回馬槍”可能刺空,但媒體人卻不能沒有追蹤問題的執著精神,因為壞事怕傳爛賬怕翻,如果媒體只管衝鋒而不打掃戰場,那麼那些未被擊斃的問題將永遠會在後方擾亂。
  (作者是本報首席評論員)
  何龍  (原標題:追蹤“爛尾事件”或成年度最後一“爛尾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w88wwgr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